于是,王嵩下令停战二天,待做好准备再攻打鹿头山。众将拍完马屁,各自下去准备。

    四川地区气候湿润,非常适合毛竹的生长,尤其是现在交战这个地区,连名字都叫绵竹!

    绵竹是古地名,也是竹子的种类名称。由此可见,在古代,竹子其实是绵竹地区的特征,竹子多到人民用竹子来命名这一地区。

    当人民说“绵竹有很多绵竹“或“绵竹人种绵竹”时,请不要以为是绕口令,因为其中一个“绵竹”是地名,另一个“绵竹”是竹子种类。

    此时的绵竹地区,漫山遍野长满了绵竹,王嵩一声令下,数万军队进山砍伐竹子,数万军队进行竹子加工先将竹子破成薄薄的篾片,再用烧红的圆铁条灼出孔洞,然后用韧性很强的软滕串起来,再有夹板固定两端,便做成了竹栈。再深加工成竹栈板,竹栈盾和竹栈车。

    十几万大军分工合作,流水作业,短短两天时间便制作出了大量的竹栈板,竹栈盾和竹栈车。

    第三天,王嵩下令再次攻城。赵云让士兵们几人合力举着竹栈盾或推着竹栈车缓缓推进,从鹿头山防线上射出的弩箭,根本无法穿透竹栈,而从山上投下的石块砸在竹栈上,竹栈稍微变形后便卸掉了石块的动能,再将石块反向弹开。如此一来,弩箭和投石车造成的伤亡大大减少。

    士卒们在竹栈的保护下到达壕沟后,立即将一部分竹栈丢下壕沟,很快就将壕沟填出数条可通过的路来,随后,士卒们从这些填出的路上穿过壕沟,继续破坏山上的的尖桩,或攻打山上的矮墙。

    激战一整天,再次攻破并摧毁了张任的一条坚固的防线。如此一来,张任的五道防线已经只剩下三道。

    接下来的几天,王嵩让将士们不断总结经验,让赵云,庞德和颜严轮番带兵上阵,再次攻破两道防线。留在张任手上的,只剩下最后一道防线,也是最坚固的防线。

    这道防线设在鹿头山的最高端的山脊上,山势陡峭难以攀爬,山上以滚木镭石向下打击,一块滚木下来,进攻者就被死伤一大片。王嵩连续强攻了三天,死伤三千多人,仍然攻不上山顶。最后,王嵩只好组织了一支一百多人的敢死队,携带大量的燃烧瓶,从地势较缓的地带一举冲上了山顶。

    敢死队冲上山顶之后,立即迎来了张任的疯狂反扑,张任让数千人组成的密集的枪阵压向王嵩的敢死队。

    敢死队员们不退反进,以连弩和燃烧瓶与百倍于己的敌人恶战,甚至有些受伤的敢死队员用燃烧瓶里的汽油将自己点燃,义无反顾地扑向敌群之中。

    在这支敢死队的支撑下,赵云,典韦,许褚等人终于在山顶占据了一小块阵地,在张任最坚固的防线上撕开了一个小小的缺口。

    张任坐在山顶的大帐中,神色有些沮丧,一向自负的张任,本来对自己构筑的防御体系是非常自信的。

    刚开始连续几天王嵩的军队连第一道防线都攻不下,让张任自信心极度爆棚,甚至有就此一战彻底击败王嵩而扬名天下的想法。

    没想到王嵩会想出妙法,成攻地克制了投石车的杀伤力。此后几天的战斗,王嵩军强大的单兵作战能力让张任感到非常震惊,张任甚至认为如果列阵而战,王嵩军队的战斗力至少是自己军队的三倍以上。

    “今天是第几天了?”张任随口问身边的杨怀道。

    “禀将军,战斗已经打了十八天了,如果从接到费观军令开始计算已经有二十三天了。”杨怀回答道。

    “我们还有多少人?”张任又问道。

    “禀将军,我们战死了三万多人,还有八万多人,但是,其中伤员有近二万人,能投入战场的,已经不足五万人。”杨怀道。

    张任叹了口气道“据我观察,王嵩军死伤比我们少得多,估计战死和受伤总数都不到二万人,我们依据坚固的防线防守,伤亡却比他们高出了足足一倍!